导读:当下的环保民企既要备荒也要备战。
! f: ?/ q8 ? p/ D" \2 |& ?: H9 l' G7 l- u! w9 o0 [
“教育在,XXX不在了,环保在,XXX不在了,时代正在和一部分企业说再见,2021也已经成为环保民企的转折大年。”
3 h% ^1 {3 c% X( h) D6 r; L/ c) v; h& ]" P. f6 v
最近在和一位在环保行业打拼多年的企业家朋友聊天时,他如是说道。
1 Q5 I) K% Q: e/ X5 ?* t) t/ q* j7 z p
和往年相比,2021年给我和山少爷的触动是相对较大的。
0 M: r" D C+ i4 ?) }0 o9 ~1 t7 [( b8 W; P
我粗略统计了下,今年我们深度接触的企业有近30家,实地走访的企业70多家,前来南京交流的从业者120多位。# q. M a7 L+ F
3 r0 J1 q6 x& ?3 q4 ^就整个环保行业的体量而言,上面这组数字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接触面。
5 C2 d% p: [; t5 ]1 r* ]3 h
2 y0 P! I, w' \: \$ C但今年的这些接触让我看到了不少共性的东西,尤其是一些在行业深耕多年的选手,他们对当下和未来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共识。; S% ~8 u/ D2 M) d
% k/ E& | Z2 a( `+ y0 m' b4 j$ I2 U
一位做环保装备的朋友坦言,这些共识之所以有实战价值,是因为那是他们用真金白银和酒量换来的。
8 I5 }0 C/ v! C9 T! r7 q
4 @8 L* h! K' v表达情绪容易,洞察本质难得,而远离情绪直击本质,在公开表达上坚守下来并不容易。
! V; G4 Y. d# d" b4 t* f. d- C
& E/ X5 p, e" h+ p6 G4 B$ S' R. W+ C* a: T4 S" [/ L
谈到“收缩”,可能不少朋友会联想到萎缩和倒退。
( _/ `& M/ [+ k- t# _4 y+ P
, P/ m: b! ^8 }- C% y4 C. c @; O其实这里用“收缩”这个词,更要表达的是一种主动的战略动作,它背后更多的是企业家面对新形势时对战略的重新评估和调整。
1 T/ ?4 \' i2 g; f" Y+ \
- r! f2 ~% [8 h2 R0 q; T收缩一词本身并无好坏的指向性。
) }9 x/ u/ G9 j* X6 O
9 j/ z5 T$ V. p9 ` ?0 }( u- I% i收缩的背后是聚焦,是实事求是,是回归商业本质。0 b1 [+ T2 M6 C* @
4 e0 l$ \: ^0 @
在过去的一年中,无论是行业头部的上市企业,还是行业里的中小企业,敏锐的掌舵者大都嗅到了大环境的变化。
3 Z$ m1 t4 c; y- F8 \$ J- H$ m) ^ x ]
关于这些变化,如果你是新读者可以翻阅下青山产业评论之前的文章,我们曾在多篇文章中详细谈过此类话题。) t1 l( @1 z9 g* v
+ U) n: J. G1 P9 @' t# h
比如:行业的畸变;消失的红利与新红利;时代的毒打;大建设时代后的行业发展等等。( b. I+ D! C. m8 S7 \7 z4 Z
# l$ e; G1 z, R" q6 c
动荡的大环境面前,所有的掌舵者都面临一个相似的困局:
9 w( P1 q3 l7 Y2 E; I2 [4 q8 |- Z8 Z8 J- o u1 I' s5 b D$ K$ T! j
不动是等死,乱动是找死。
( ~/ O: p4 ~3 ~) K1 B/ ?( i6 U1 J) p1 l; B$ ]; ]1 C" U- g0 ]
在这样的难题面前,那群敏锐的掌舵者在如何构筑自己的防御工事。1 g4 g! ]( S% A- M) P9 O
7 J& }: R) u9 l* v. w1、战略收缩) L! J* M3 r; N3 `5 s
5 ?& m/ T/ T: @$ t* C* ]. X战略的收缩不等于做减法,有时候甚至还会是做加法。
4 ~: Z% l1 a6 X9 r2 H% @; t7 r2 }( s7 Z$ }+ a) h0 d! N1 V* D: t
我们看到的成功案例中,战略的收缩不仅是要敢于放弃自己没有竞争优势的业务,同时还要能在自己有竞争优势的赛道上加注。
) {' o. c4 b+ Y* ?, {
: ~" C$ q$ H [* m7 X环保行业的8大业务领域,投资、建设、运营、产品、设计、咨询、检测、监测,叠加水、气、固废、土壤,不同维度的业务交叉产生多达数十条赛道。+ v* d, }4 l+ ^& {" _4 a
4 H0 A- l9 P) y, y
对于在行业里深耕多年的环保民企业来讲,现在更多的思考不再是面面俱到,而是什么业务是该放弃的,什么业务是该加注做深的。6 ?9 g+ |. C+ R v% D7 @; H
/ o e; u& f& K7 [
毫不夸张的讲,在过去20年环保行业大发展的进程中,清晰的定位从来没有如此的紧迫和重要。$ ? c$ ]- w- r1 v) H
! T' ^" l( }# c$ X在上层业务资源接近垄断的行业大背景下,取舍和自我的定位会是环保民企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 S5 y( x5 ?2 Q* _4 |+ |5 h8 S: t1 R3 J- Z4 m( t7 W
2、团队收缩5 Q4 S D h: ^# T% G: ~* [
; {* v2 v3 [$ X( R _! f. y! b裁员并不总是可怕的。
8 }. }' o U& X" R0 O. {
1 T a* k3 T) ^0 X7 b互联网行业的裁员动不动就会成为微博热搜的大新闻,但环保行业的裁员消息我们很少听到。/ z0 N. b6 K( ~6 }. m8 w
. G1 D" t; @* _" X$ F这并不是环保行业很少有裁员的事儿,而是环保行业的信息是相对封闭的。
0 q, C6 R( c% F3 {" _. E6 I
/ ~% S; b* O7 [粗略统计,环保行业在过去3年里,上市公司中出现裁员的企业累计超过四成。
* N) b3 C: V! B7 d3 Y" J& C& W! c/ n) |7 b& i( i# U
有些环保民企从千人规模裁员到不足百人规模,也仅仅是在非常小的圈子里才知悉,更多的行业从业者并不知晓也不关注。
: P, h0 @+ P) |# P/ e2 p# a# i- Z6 A0 `/ O
关于裁员这件事儿,我们需要看一个企业到底是不行了裁员,还是一边在裁掉一些人却还招了更多的人。7 ?$ d5 P7 b$ T7 x8 b! @
0 J9 B2 L1 p* L4 Q P
前者,那是业务不行了,于是彻底的压缩人员;后者,则是裁掉不需要的人、冗余的人,同时寻找更合适的人选。5 U1 \, q& m. z8 y
5 l6 E, Q% f9 B6 C敢于裁员,很多时候,对于企业来讲,恰恰是一种务实的表现。( R/ \, ~; { K e& V) L5 z
7 W* r( D K! M \' @$ \ Y2021年大环境艰难,2022年大概率也不会有彻底的改变,合理的进行人员的调整,是企业保持战斗力的重要举措。8 k6 i, K3 f8 g$ M: Q8 x6 I
7 \' Y+ J. v; x# U在主赛道上储备更多的精兵强将,在非优势业务上快刀斩乱麻。
' j7 O" H. A1 s$ R; W0 k) B: o
对于从业者而言,最优的选择也是不要在公司的非核心业务上消磨自己的意志,未来的大环境不会容易,宁选鸡头不选凤尾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择业原则。
; n( X4 L L( ^( W. d( O
' l( A0 C1 l. E" H; }% \9 r总之,大家做好战斗的准备。) o- N' ?# ~/ S* p- C$ h
, H, S) F6 G# m* v5 `/ g8 e
3、资本收缩3 D/ U% Y3 Z2 }. [
) F1 l' `8 P& ~
单纯的用钱赚钱的时代已经在和环保民企说拜拜。
, b1 w1 Q0 R+ F& m) G# D
0 ~2 g$ z. u& b( [7 J- L当下的大环境,对于绝大多数出身“普通家庭”的环保民企来说,用资本拉动增长既不现实也是高风险的动作。
& x. c4 h" {6 Z: v' c' K; ~0 D
在资本层面的收缩已经成为环保民企的无奈之举。, C: \6 R2 b7 N
/ k: `' P* V H% Y5 | t0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今年仍然有不少环保企业上市,这貌似资本层面并没有收缩。2 u- Y& D" `6 {
0 R" k* C. {. @7 T8 K
关于这件事儿,其实我们需要透过表象去看本质。! U' z2 O: k. g& B+ x
/ j) O* S+ f3 }' D0 n/ h首先,资本的收缩并不意味着不用资本远离资本。: R4 ?. \2 |3 y1 ? C0 G
: r/ V# z. R# F0 y: d8 o1 z% E0 J2 B无论何时,资本永远都是一把利器,这里谈到的资本收缩更多的是指资本驱动因素的变化。
9 d2 ]# V' Q! Q
! z3 t/ J* s& P+ p/ x: a/ I; \另外,资本的收缩意味着企业增长杠杠的转变。
. I2 Z& E+ ]& Q* z" ?, b; {* j& d6 I9 q4 E5 l o/ B8 c
如果仔细观察今年的环保上市企业,你会发现:
8 w _& w# c0 h9 w4 t" H- T; V' \/ t$ |8 W
他们大多是专注于细分领域的技术型产品型的公司,这些公司的赚钱的逻辑中最核心的不是依靠资本杠杆而是产品杠杆。
. q1 V6 u( n9 ?6 i8 I7 W8 |& y4 R' J. g0 q$ A6 `9 p
关于这块内容,我后面会专门写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这里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 _8 t$ P' r! C$ T! Z) ]3 e; v
$ W. j0 M0 \ g3 Q0 r1 z总之,对于环保民企来讲,钱越来越贵,钱越来越少,这在2021年是一个显著的趋势。
7 O; [4 f! L4 S7 b) }9 {1 O* v8 {& E5 ^7 X" u) w1 P- f1 L
对于资本来讲,有限的资源一定是往最值得押注的人和企业上面投,而对于企业来讲,有限的资源也一定是往未来吃饭的金刚转上投。) P% B8 [. Z2 T+ q4 d6 i
6 b% F( N) E' i3 C4 {, z圈子里大家公认的一位大咖级别创业者曾经谈过这么一个观点:
+ I6 Z3 ^0 G: ]. L
* t1 d8 ?+ v5 E/ r( H( n. T |在过往很多年,很多环保企业的生意逻辑其实就是定期存款,从金融机构低成本拿钱,然后把钱投到项目里,然后每年吃“利息”,这些年没有任何长进,领完20年“利息”,就可以“退休”了。( r$ K/ p3 f, ^" s& u+ `* n8 j
& G' G# p7 K" k2 m' g1 W" l5 p& W" {这算是行业里典型的钱生钱的打法,如今这种买卖环保民企的机遇越来越少。 |; v' I1 U+ J
7 ?. ]' l: \5 }" P4 X8 L+ X以上是环保民企的3个收缩,从战略到团队到资本,更聚焦的战场,更精锐的部队,更谨慎的用钱方式和增长逻辑的切换。
' y+ O ?2 H( f, a! F- Q6 M/ N4 A7 S6 q
收缩并不可怕,懂得收放,收放自如的企业更容易穿越周期。
9 e7 [' r/ F7 c3 }. [ c
# w- u3 f7 E; `+ t; A2 T对于环保民企而言,当下所有的收,都是为了未来更好的放。原标题:备荒与备战,转折年里的环保人,作者:环保老兵,来源:青山产业评论
y! M0 y( C. j5 F# Z9 o. I5 m* w U; a+ \5 D' Q
趋论:2022环保行业趋势之企业篇 . 下
2 D% y5 M4 |3 o7 y+ D& c1 U* G) g+ {: K: V- s' ~# d0 f1 x8 [
|
© 声明:本文仅表作者或发布者个人观点,与环保之家[2TECH.CN]无关。其原创性及陈述文字、内容、数据及图片均未经证实,对本文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图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做参考并自行核实。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在此深表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