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h3 x/ [' R我粗略统计了下,今年我们深度接触的企业有近30家,实地走访的企业70多家,前来南京交流的从业者120多位。 / q3 c/ G5 {. O- T2 M' l3 _) A* g
就整个环保行业的体量而言,上面这组数字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接触面。. @& X1 ^6 ?7 @% G f
W, M' o6 D& K d# T7 l但今年的这些接触让我看到了不少共性的东西,尤其是一些在行业深耕多年的选手,他们对当下和未来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共识。7 I8 [' R! t2 A' V
x5 y4 B( I U2 E( E一位做环保装备的朋友坦言,这些共识之所以有实战价值,是因为那是他们用真金白银和酒量换来的。. ]. @$ V! M. r( h9 R
& ?$ x% j# _+ `表达情绪容易,洞察本质难得,而远离情绪直击本质,在公开表达上坚守下来并不容易。& i+ f* }7 b+ E+ Q2 e0 l; F/ E z
9 t+ y, K8 U6 M7 Z N$ g1 |5 n
环保民企的3大收缩 战略、团队和资本
4 Z; d! F; z. d谈到“收缩”,可能不少朋友会联想到萎缩和倒退。 ! f/ L' r: Y: N0 c# K0 B . \) n+ Y5 t {其实这里用“收缩”这个词,更要表达的是一种主动的战略动作,它背后更多的是企业家面对新形势时对战略的重新评估和调整。) R: r$ H4 P0 X* S; `9 t5 V0 D2 t
0 i# @5 p: u, O
收缩一词本身并无好坏的指向性。8 t- _3 Y* K" u9 c5 V% {+ X/ ^- n
4 @# W3 @7 O8 k+ z4 |# P3 C+ s
收缩的背后是聚焦,是实事求是,是回归商业本质。( G. @# x3 E. s2 w X U
3 |7 |1 _# F- X9 ?2 D$ G% ~' F! p在过去的一年中,无论是行业头部的上市企业,还是行业里的中小企业,敏锐的掌舵者大都嗅到了大环境的变化。* o& L" P3 m+ t9 G
( N) J8 u: X) A x( A
关于这些变化,如果你是新读者可以翻阅下青山产业评论之前的文章,我们曾在多篇文章中详细谈过此类话题。 8 C# { b3 G, M % m( c5 f d9 H2 a: s比如:行业的畸变;消失的红利与新红利;时代的毒打;大建设时代后的行业发展等等。 5 {5 N+ e. A0 _7 n- ? ; p; a) ^$ C3 _. u1 Y8 T6 o动荡的大环境面前,所有的掌舵者都面临一个相似的困局: 1 X- Z: ~+ N; {9 \* [9 b3 H* C ) t; J C; Z2 _8 T" [不动是等死,乱动是找死。 7 ?* H1 I' r8 K6 F: v" Y6 P# I " ]. j, |: P* E; H$ P在这样的难题面前,那群敏锐的掌舵者在如何构筑自己的防御工事。% k) o8 B& J# J% N
% C" @# h5 S2 C
1、战略收缩1 r, i! x' I$ i
0 V1 h d$ |& W: J战略的收缩不等于做减法,有时候甚至还会是做加法。 % w$ W. a2 u" n K9 A, S. L- Q9 t! t- S) k1 \0 X: d/ f1 ^
我们看到的成功案例中,战略的收缩不仅是要敢于放弃自己没有竞争优势的业务,同时还要能在自己有竞争优势的赛道上加注。3 A7 V8 I P! a& m9 _2 b Z1 N
! r$ @1 \7 n3 h( ?7 v0 ~环保行业的8大业务领域,投资、建设、运营、产品、设计、咨询、检测、监测,叠加水、气、固废、土壤,不同维度的业务交叉产生多达数十条赛道。4 g. }4 W+ J j, W' F3 U7 c
% {% E% z U8 N4 l% O' O对于在行业里深耕多年的环保民企业来讲,现在更多的思考不再是面面俱到,而是什么业务是该放弃的,什么业务是该加注做深的。" x( d' r6 E+ \( Y; ~3 N- u
! t% o2 G) F# R! M( l
毫不夸张的讲,在过去20年环保行业大发展的进程中,清晰的定位从来没有如此的紧迫和重要。! x; Q" V+ g& U% r+ u
! N* V$ h: T& w, K
在上层业务资源接近垄断的行业大背景下,取舍和自我的定位会是环保民企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 H2 B% O" w4 w " I% p8 ^2 K$ E( _: o2、团队收缩/ m; k' ~1 m, B5 j6 v( N# Q
5 |4 |5 v. M) E8 E! }8 N a裁员并不总是可怕的。 1 g) ~- C* s' r4 a % t0 N; S8 E+ x. f" i$ V& K9 W( D互联网行业的裁员动不动就会成为微博热搜的大新闻,但环保行业的裁员消息我们很少听到。 ! f U, _9 e5 p' `6 m/ `8 B6 a1 n7 n+ o9 c
这并不是环保行业很少有裁员的事儿,而是环保行业的信息是相对封闭的。 * f r* C7 }3 r, y2 @& t3 y/ E4 l; l4 z8 Q9 k" q) C
粗略统计,环保行业在过去3年里,上市公司中出现裁员的企业累计超过四成。 B% N! N0 _# K: Z9 D6 [/ F
* d& o& K4 Z {( j' _" y0 b5 ]
有些环保民企从千人规模裁员到不足百人规模,也仅仅是在非常小的圈子里才知悉,更多的行业从业者并不知晓也不关注。 * Q+ I% L, w; s * e$ O4 f& P$ B: [, D; _4 ?6 o关于裁员这件事儿,我们需要看一个企业到底是不行了裁员,还是一边在裁掉一些人却还招了更多的人。 1 p. P% v+ q) L/ s7 D- ~9 T& O/ y8 h% w( [7 z
前者,那是业务不行了,于是彻底的压缩人员;后者,则是裁掉不需要的人、冗余的人,同时寻找更合适的人选。 # |; A. E! q3 P/ E 5 v/ D- R% Q6 m& u; V9 Q敢于裁员,很多时候,对于企业来讲,恰恰是一种务实的表现。 , p: N' N, }1 \6 o# B - } _' v* g9 l) [& P! Y* i, j2021年大环境艰难,2022年大概率也不会有彻底的改变,合理的进行人员的调整,是企业保持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 Q2 @& x% @/ Y% B4 W# c
2 T0 y$ N6 R# @1 v/ }
在主赛道上储备更多的精兵强将,在非优势业务上快刀斩乱麻。' \+ P0 T7 I5 R& }
# W; w! u6 A/ ~' p% B; G
对于从业者而言,最优的选择也是不要在公司的非核心业务上消磨自己的意志,未来的大环境不会容易,宁选鸡头不选凤尾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择业原则。 5 J; K3 E, X3 W. `8 R! [0 C$ }2 x5 e1 f& r! e
总之,大家做好战斗的准备。 / v j, i5 v" \( i* x9 } {( p+ `& s) J: o$ y0 n( L# Y3、资本收缩$ K. c- w$ t, f8 P+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