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关注 趋论:2022环保行业趋势之宏观篇 . 上 [复制链接]

6806 0
京东
准确来讲,这篇文章谈的并不仅是2022年的趋势,而是综合考虑了我们在十四五的开局年2021的观察和调研,然后对短期内的未来几年进行的趋势分析,至于那些过于长远的事儿,不是本文中的重点。具体来讲,我们会从四个维度去做这份内容,它会包含:7 i2 Q5 D* a7 Z7 C9 b

6 Y5 b- z( H1 x! I. q 环保之家.jpg 3 Y1 t( ~1 Z/ M7 |, R5 T
3 `7 C; |5 k- v/ k8 M
宏观篇、赛道篇、企业篇和环保人篇,从宏观到微观,希望能给青友们呈现一个有血有肉的产业浪潮。
1 H  u6 P$ K& f- E% M- n3 m5 s
: g5 X* c5 Y, m+ S  p3 ~, M本文作为宏观篇,从十个重要维度或者说十个重要方面和青友们一起来探讨。: }& ^1 q* U% j- `; J' G( S. n

% z% ~+ J% Q, u4 l. y2 b' a+ n其实去年初,就有几位青友给我提过要求,希望青山研究院能够出一篇关于环保行业趋势的综合性深度文章。  X( `# r5 P: e9 w1 W2 y3 Y

0 U, b5 t# h4 O& S7 M4 N但由于2021是十四五开局第一年,贸然去做一些趋势分析总有些江湖郎中算命的感觉,平时也仅仅是在线下聊天时小范围谈一谈。
8 j: @; ]; z  N& K& f" v. c, t
: e: \9 l" D6 B% `% u所以这篇文章一直到2022年的今天出才成文,有了对开局年的政策观察和对行业企业的实地调研,现在写这篇文章虽不能说是定论但的确减少了几分算命的色彩。: j; P! }; p! }/ ]
4 J/ b3 i% L7 ?9 {4 \; f
这篇文章篇幅长的离谱,初稿有一万四千多字,阅读起来非常不友好,几经删减,我把篇幅控制在了1万字左右,如果你时间不够,那我希望青友们能记住这句话:! g! X; T2 |$ S) k6 p# w
# G7 H9 _  D: q* U, K+ x
十四五期间,干环保要避免穿老鞋走新路,更不能穿老鞋走老路,较为明智的做法是穿新鞋走新路。
+ e$ f) l: o* x2 d3 P) g& g0 ~8 a# `$ @- g. `& r( ^! R
本文的内容仅供青友们参考,也欢迎青友们留言谈谈自己对2022环保行业发展的判断。
4 Y' X* u* E" G2 W: x
; `5 N, S+ T# ?0 p1 n
01
趋势一 政策的调整  自我纠错与谨慎发力
: ]$ w( g' H& y5 @& U* V
0 b. g8 R5 u" ]6 _- _( D6 m* {3 P" _
过去两年,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环保行业正在经历大的转折,其实在行业发展经历转折背后,行业的政策也在经历转折或者叫调整。
0 B. C& w0 C: V" w" _' R. U( V' F0 c9 Q7 J. M
任何一个行业的政策,不可能一股脑的大干快上,高速发展的窗口期通常五年十年左右,也就是一到两个五年规划的周期。
' m# S' |  G( o/ r6 q% d( x$ E
) O) y( D% Z! e; m随后行业会经历调整,这种调整的背后,是整个社会(包括各方势力)的自我修复和博弈,各方都有动机和必要基于过往的高速增长和问题进行反思和调整。
+ w9 t* l' C1 @5 T: l
! k: H' U/ D- r1 E6 E2013年国务院发布“大气十条”,两年后的2015,“水十条”发布,紧接着一年后,“土壤十条”发布。" d- e) ?2 \6 q- K- Y, a9 t; H
# y2 K! W( {5 g7 m! b- @2 c
一位在2015年时就在行业里做了20年环保的老杆子,在一次环保上市公司的大会上调侃自嘲道,这三大十条的发布,对环保行业来说,是朝阳行业迎来了真正的朝阳。6 `2 i, J/ Y( O) _/ X' g4 R0 s" q
+ Z5 Y7 N$ W* E6 l, S! T. Q( v
被戏称了20年朝阳行业,至此算是名至实归,终于迎来了3大万亿级市场的“开闸放水”。5 ?( @8 w. k" |9 ^

7 x" r. B1 U3 _4 N( _水大鱼大,大浪潮中,有人给自己的企业制定了千亿的营收目标。
& b4 U3 S6 b$ n6 L
- B# d4 q' a& q- O虽然看起来胃口大了些,但在一个万亿级甚至十万亿级别的市场中,给自己制定一个千亿级别的目标,并非荒诞之事,这也是很多企业和资本梦寐以求的事儿。. f# Z) ?; r: K4 y* R/ T7 D

! I. X9 B8 x! t% O# y. [(在碳中和的大趋势下,向国外输出中国环保能力,在未来是一门很大的生意。但就当下我们的产业能力而言,要做到这一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 Y' R) X1 x+ j0 I& B2 r6 L# W" U. g8 s3 c0 V* W; h, t4 N, Y6 w
不过就当时而言,无论是看政策、市场还是大家的状态,可以说是环保行业的高光时刻。
; C; x# E% X# e9 Y  }! h+ N" S3 Y; u5 O- E% ?* f; {. C
众多企业的油门刚刚踩到底,准备飙车,没想到前方竟是悬崖(去杠杆),这会勒马已经来不及,大家只好进坑。
5 Y; ^2 |" c! ?9 j5 o
! ?! R3 a- I& y2 [" U不少企业直到现在在坑里挣扎。9 k& ~. L/ S) k& O/ e

1 N& E" z: a6 W+ P3 |( I不过,即便没有去杠杆这波急风骤雨,违背商业逻辑和技术逻辑的事儿,干到后面最终也必然是一地鸡毛,击鼓传花,总有人得承担结果。
3 `* U- l( a# y. f0 E
/ _+ Z& F( e! ^2 l9 O2 {这不是我的马后炮,而是这个行业里顶尖企业家和投资人的早先共识,他们在PPP暴雷之前就做过预测,这种对商业和政策的清醒认识也让他们躲过了一场大雷。/ a+ ~# Y% V7 @. n

! Y* B4 O6 y3 A# {5 [(但当时,别人都踩油门,你在踩刹车,总难免被股东误解,这也是真正考验企业家水平的时候。)% |. p. s  V! B0 w7 X4 W; Z6 ~
; o: a$ r; b! p3 ?; ~
去杠杆后的环保行业虽然降速,但依旧保持了较高增长,中国环保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 年的11,151.2 亿增长到2020 年的19,300.4 亿,年复合增长率达14.7%。/ _/ b# ]$ Z) l/ c; A( E0 v+ h

% m* Y: x! a$ S. k+ Y进入十四五之后,很多朋友感受到,行业发展有种想提速但提前不起来的感觉。
+ t' k9 S& _5 J1 q9 F% b; h( s8 f( S
这背后其实是政策再从进攻状态转向防守状态的切换。
" d) t" o3 h% C3 h
8 A& \' X. q! b回顾环保行业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我们的政策落后过、走偏过甚至走错过,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很强的纠错能力,自我反省能力。/ O" E4 l. H) V# Y
% f3 ]2 Z% ^* t. y9 {( Y3 j. g
没人可以一出手就完美,重要的是不断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x8 Q3 A( d/ W8 g0 f4 G

& @7 B2 K' k& g十四五开局之年,不少朋友感受到(值得做的)项目没以前那么多了,这里面自然有宏观经济的原因,但更重要是的产业自身的发展进入到了调整期。
5 j" u5 p, D6 w' q' q% w3 i1 s" i
' t7 h5 O$ F- K; u( N6 _从环保行业的政策来讲,十二五算是政策酝酿年,十三五是政策发力年,十四五是政策调整年。' i( K% |0 K6 D, I& ~
! j! T: S! F) F0 L, a" \* K$ N/ S
延续2021的稳,2022年,无论是在环保督查还是在政策释放上,将会呈现显著的防御状。5 o/ u. b1 ]0 @; x  X! ]5 M! {
& N3 i9 R; Q4 F; }
政策上少了大开大合,多了精准和具体,做深做实做细将会是接下来的主要方向。
5 z& R( P5 a: @5 v7 f! `
- I+ B1 k1 O& K) P% R  H有些朋友可能会对当下的行业发展有些悲观,这完全可以理解,在一边备荒和一边备战的状态下,没人可以轻易获胜。
# F& @& u3 b, v  X9 Q0 R7 w0 b! _9 _6 c; f8 f
环保行业的快时代结束了,但环保行业的大时代才刚刚开始。! f3 z& j6 }( ~7 o

& Q* x- J' N3 M/ i+ k( I只有经历过周期,经历过政策调整后能活下来的环保企业,才有机会在环保大时代里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4 H+ m. U; D+ Y$ Y# S' G3 {( ]7 J2 Z
02
趋势二  技术的升级  存量升级与增量的高标准

2 ]/ a. j7 R5 b* D& [2 N; u
; ^. p! s' O; Y8 _1 U( x% I进入到十四五,无论是政策信号还是市场的实际表现,身边做环保的朋友都明显感觉到,水气固废三大板块的传统战场增量显著放缓甚至有些市场已经见顶,土壤修复相对于其它几个板块因为起步晚,市场还在发展期。" ?% F  y4 Y/ J" n% P, t
3 Q" o4 ]/ {; l5 _+ v5 y  w4 _
总体来看,环保行业的增量市场放缓是一个大趋势,更准确来讲,这是一种新常态,不过即便是增量放缓环保仍是一个超级大市场,世界最大的单体环保市场。# _% k0 A' X8 V( d. r) X/ _. J

7 m, X) }2 X7 ]$ x0 e; \我们过去十年大干快上的模式完成了攻坚战的任务,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中国环保从无到有的过程。! ?7 S: F0 |/ z2 C2 I8 g7 S

, r2 C0 K1 D0 i( @) F不过坦率地讲,这种发展阶段特点也很显著,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低质量。
, c0 X( {9 u3 q+ x! k% _. l# C# G; L( }; I# b
在这种背景下,从大战略层面上来讲,企业要么杀入新的细分增量市场,要么做存量市场的升级改造。+ g& i' O/ Q2 n# A, O! m6 u9 B) d
9 F; v8 A6 ^0 n$ Z  N
在我们去年的调研中也能明显感受到,行业的头部玩家正在紧锣密鼓的围绕提质增效的市场机遇下功夫。
# P1 W; x  w, \6 V. j$ T  [8 V( I" U2 k( q& O+ P
一位在行业头部企业里负责技术的朋友谈到,他们现在每个月要看很多新技术,去年一年粗略统计下来,大概看了六七十种,当然真正具有创新性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技术是凤毛菱角。
5 h0 q3 o) |' G; ~# g. S- E/ @
$ W  B  p" G$ b/ k但由于运营上提质增效的压力,他们对新技术的需求是非常急迫的。- O4 G% J/ |4 V# I  X

; ~  q. D3 e8 Q! d: S& ^, Z8 E理论上来讲,未来十年所有的环保设施都将实现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升级改造。1 I  g/ H0 d" |4 l* e8 k$ P
) e. s$ g' o6 b* c
但存量战略并不是一条容易的路,这本质上是在走一条没人走或少有人能走得了的路,这需要情怀需更要实力。- O) {* |- R/ F$ t. \! l7 _

, u' U8 H8 s" B9 {除了存量市场的提质增效,细分增量市场也成为环保企业战略的重点。
5 Z2 B7 r3 V6 I; R* O$ N9 j* D, ]! {; @: \! T* r
我们了解到,去年开始行业不少头部企业的业务增量和以往有较大区别。% w" A8 e1 N2 ]; w
- w6 V* i+ d( ~; ^% c4 g& m. c% e& P
这种增量要么是为自己的产品或技术找到新的细分应用场景,要么是深耕现有客户,为他们解决更多环保问题。2 A- l4 X) q- t8 X' O

) i5 b- C% N+ P# I+ a( Z简单来讲就是,做生意主要两个选择:; I' ?8 i- D/ g) s+ X0 T5 T: R

8 S1 P, s' J  ^! s6 p5 p一是,同样/类似技术/产品扩展到不同客户;
9 d' s" j1 q. N; u
3 ?4 X4 K( z; l" c二是,同样客户增加不同产品/解决方案。
% R! s0 }8 F, h. V1 E2 r
# C& z& W9 z7 {6 M# T* f# C不过对于增量市场来说,现在也有一个显著的变化,那就是高标准起步,当然有些朋友可能会说,现在仍然还有很多乱象,但总体而言,新建项目的标准越来越高,对工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谨,已经成为大的趋势。
  x7 W' E2 g4 N" H
7 e  v# V$ O0 i% z2 T; o在这个过程中,旧世界和新世界会并存,但此消彼长的势头已不不可逆。1 s+ [8 ?, O9 W

. J' f: |8 m8 z6 F/ _9 G( n' \% b
03
趋势三  资本的低预期  商业的小逻辑与政治的大逻辑
* V2 ^! R+ P$ t2 R

* ~! ^1 q& N$ Z6 V2 f& E商业的小逻辑( R$ h* U$ B% T/ Z/ \
# z. `! H% m" r, e4 m- Q& f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社会资本大量涌入环保行业,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大家都判断这个行业既有前景也有钱景。
/ ?$ B2 c5 S' ~' Z3 m) w% o: S$ u( ]9 {! l. E
直到现在一提到环保行业,不少朋友的第一反应仍是有前景和有钱景。
" `( b. ?* t% U/ e6 M8 X
; V' ?. M9 t2 I. t: |, k也许是因为环保这个行业的属性代表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投资环保就是投资未来,就是投资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 W& t% \. m0 ]: i5 x* r- {  [# n  L" }& ^. g
亦或是这个行业看起来是正道,走正道赚大钱,在国内应该是行得通的。4 Q1 G2 @8 U$ {6 f3 }2 X7 h

" b( {. O& H8 K基于这些做判断,这些逻辑都没错,环保一定是个面向未来的好赛道。' d. t' N5 s! ?0 T2 \- K* ~0 q. a

- b+ L* t9 a: a3 K3 X政治的大逻辑( \' M# \+ w8 r! m8 a; k6 Z
! C$ M$ @' G' {, M
但摸爬滚打一番后,资本发现环保并不是一门很好的生意,甚至很多细分领域连商业模式都没有,头脑一热,就去干了,最后整个公司都栽了进去。
) n5 Z$ D5 d, U/ A' y, {8 d1 m4 [& L; y" ^7 u) s! x" K& [
这背后又是什么原因?$ S4 k5 Z/ s' f7 a

$ o  Z& i) `! ?2 q! D5 C总的来说,对环保这条赛道的理解有偏差。. c0 a# a& j8 F- L- M5 `" N9 K  D+ i" e

1 F5 R/ d1 P9 O7 G具体些来讲就是,只顾商业的小逻辑忽略了政治的大逻辑。
8 x1 x& [3 f( K. y0 D* r$ T& D: E
$ h% Y4 O$ [  n7 F' W, w' H+ E: V* j政治的大逻辑是什么?
2 ], |. Z* d: U6 s" W' d  z! s) x7 K& u/ a
一是赛道特点,环保并不是一条纯粹的商业赛道,它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6 G6 T. i) N; ~

- ?9 v6 G. E, A9 n  b& M, y具有显著公共属性的赛道,通常情况下,过高的利润是不被允许的,社会主义体制下,这一点会更为显著。
) M% [% K! x' p( y7 J1 a% Y) h9 J
, ~$ G* C% X$ H  ?二是赚钱逻辑,降杠杆用通俗的话来讲是什么,就是民企单纯的用钱赚钱的时代过去了。2 O/ G1 f* R, {& |
. E% y9 a/ c+ x: B+ J: v6 w
我做一个类比方便大家理解:  _- e! e7 T* Q& m% V4 r8 k
9 ~0 o4 \. A: F9 Q/ [
以前是自己2块钱可以向金融机构借到8块钱,然后做十块钱的生意。
, J+ H: r" G7 H/ X% q& i
) g: Q: a- |: Q* U4 d1 _现在是自己5块钱可以向金融机构借到5快钱,然后做十块钱的生意。+ q) u" _* r' Y

/ I, Y8 x+ V, {未来是自己8块钱可以向金融机构借到2块钱,然后做十块钱的生意。- S$ v% M3 T2 k, t, G1 k
, X. R3 l5 Z( }( I, L2 ^
这就是去杠杆。
  |  G# q  x* L, d/ X: _" @$ |( ~! Z( s, v
这样大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公司的营收会腰斩。
0 z! r! a4 T# A, n. A$ j7 d! V! n: B; l# Y* X# M' u* n( L
因为你手里一直只有两块钱,现在最多做4块钱的生意,未来会更少。+ V) `5 h' {$ g* C9 d  k' m

( I  H8 v1 Z6 C, t- I; e7 \这背后的逻辑也不难理解,如果企业本身并不具备独创的具有显著优势的技术能力,把钱都放给你去做生意,这和开后门有何区别?
3 N/ v3 p4 d7 Z- Y2 ^, i" u3 W! }
( f8 V5 V9 k* W& n( W改革开放大建设初期,有这样的机会,但这种机会到了今天是越来越少,最终这扇门会彻底关闭。9 `  b  ?3 u/ N* p& Y8 f
: O  Y4 u+ |4 F1 \3 l' b8 H
那国家现在大的思路是什么?& m, g  T% q& a
% L  Y' o" o2 u2 U8 _7 }
鼓励技术创新,鼓励实业报国,也就是说你要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能创造价值,才能得到额外的分配。
* L/ E# t6 H$ B9 ]+ E# J
( J) i% S6 A* Q7 S; p2 G这种额外的分配也是社会对你的奖励,这也很符合经济学原理。
  A  r" q: V* l! _" h9 _* _1 w- \5 j: S4 R1 i9 S9 |2 w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实体,小逻辑必须遵循大逻辑,只有符合大逻辑的事儿才会长长久久。+ d- z/ B9 A8 e& @/ G
  f% C% I. q3 l" T& B0 `& o
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资本对环保的态度是越来越冷静,越来越理智。
/ m. _" E) i' T4 ?5 M5 o% T! Y' A' u/ L$ c7 P9 X
这从表面上看,可能会显得环保行业突然变得冷清,但从长远看,这其实对行业的发展是件好事儿。! j- w4 M( R# k" L* L

. i0 A' d- N) p- C) l3 U资本和产业的结合,一定是在双方相互了解的前提下。
3 H! U5 u( F5 ~7 X) _, Y0 a6 ?; u  N" K
现在资本明白了环保行业是怎么回事儿,所以大家开始把投资收益的预期调下来了,回归到了它本该有的区间。6 V* x' b$ H" s- e& d$ m1 Q; h

* N4 R* `9 O4 @: T这说明,行业进入到了理性发展期,也许现在看起来环保行业没有之前那么想象中的那么性感了,但它很适合过日子,也会有很多人愿意参与其中。
! m0 z! F9 {, y' }: {2 M3 c6 F. r1 Z( ~& Q+ M
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一年,环保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增加,和往年相比,大有反超之势。  M* c; X8 t9 Q# R8 l
, F& c+ w0 k; I7 ^6 b& c$ q# Y
所以,真不用担心资本的抛弃,只要你符合国家的大逻辑,遵循好质量发展遵循共同富裕,你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社会就会给你更高的奖励,它会毫不吝啬的激励你们这些有才华的人去多做贡献。9 H% r' d5 z, h9 m0 H  K

9 g& p# E2 g5 \. C8 W环保行业,暴富的梦破了,但致富的道仍在。
% R2 I1 `2 z7 p, g$ @. }
7 y/ f* P& q9 [0 `% t/ ~
04
趋势四  竞争的趋合  内部比武与外部招亲
# G( ^" \- b, L
" x+ U% J2 U1 o( k6 l
环保行业竞争激烈是出了名的。" ]1 {  Y+ S0 I; K+ @
2 V; B. m0 z- b/ M# y7 H
投标现场变成比武现场,业主办公室变成比武现场,项目现场变成比武现场,这都是我们干过的事儿。0 @& B/ C: P+ @1 O

& Z, I. m2 L( u' D/ `' B! M! d但随着发展逻辑的转变,随着业主意识的转变,大家竞争对手之间内部比武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当然也还是免不了时不时的在局部地区产生一些冲突。
7 B5 D9 D* y( t4 @' i( c
6 C  e5 @# p; U6 f  G但总体而言,经历过大比武后,行业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大家开始打开思路了,比武一条路是行不通的。
* e$ n7 b5 }, G$ z- L. n+ |  {; S& X: v/ A. r6 _8 U- g
换句话讲,以前大家更多的盯着自己纵向的几个熟悉对手掐,现在更多的是要在横向上建立更多的链接。/ L  s( Y; [6 E, ~8 \

; x4 t+ ?9 M6 f) b8 P环保行业有个特点,同行之间可以产生很多生意,很多时候,业务的拓展是通过同行朋友牵线搭桥来完成。" F8 h; R& {5 p( m8 ~

7 P/ P* O- M$ I5 U+ C大家干的可能不是一个业务,有做水处理的,有做厨余垃圾的,有做危废的,有做大气,有做检测监测,有做光伏的,但大家服务的很有可能是一类客户或者大家之间的能力具有协同作战的可能,也或许大家需要搞定的关键人和部门同一个,这之间就会产生很多合作的空间。
& I5 Q/ g, G& F8 ]% h3 f1 [( {, N2 d, @" W, c9 ^
这种从外部招亲的能力,也即建立纵向横向复杂网络的能力成为了很多环保公司的软性能力,有了这种挖掘增量的能力,也是缓解内卷的一种方式。) E3 T! s7 d: e4 c
! n0 m' U8 M. O9 a" t! l
在这种招亲能力大于比武能力的逻辑下,我们看到同行之间的合作正在释放巨大的业务增长潜能。来源:青山产业评论,作者环保老兵. w; ?9 T" w# p) d
趋论:2022环保行业趋势之宏观篇 . 上
" ]! y8 X+ |. e: }, q( V7 e' a
( l/ Y  f/ B  w2 Y$ g( \

© 声明:本文仅表作者或发布者个人观点,与环保之家[2TECH.CN]无关。其原创性及陈述文字、内容、数据及图片均未经证实,对本文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图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做参考并自行核实。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在此深表歉意。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更多

客服中心

2121-416-824 周一至周五10:30-16: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现在加入我们,拥有环保之家一站式通行证!马上 中文注册 账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