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5 d. u4 T) q: |7 C( _
, u# Y p7 m: E* e8 s5 Y0 ]3 _" ]非活性污泥类微生物往往是在活性污泥系统发生故障,各种控制参数不合理的情况下才会大量繁殖并成为活性污泥内原后生动物的优势种群,它的出现说明活性污泥系统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处理效果变差。常见的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有以下几种:
# G+ `' x' i, y0 B: t3 K2 N) R( s P7 g5 a9 T$ N% u
) Q$ v. s. ?7 N' G( n/ w
1.变形虫( u/ o/ R- @5 m- L: c# N) Z& J6 i
) q- U+ Y7 W3 q0 r名词解释: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原生动物,主要生活在清水池塘或在水流较缓慢藻类较多的浅水中,一般泥土中也可找到,亦可成为寄生虫寄生在其它生物里面。由于变形虫身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没有固定的外形,可以任意改变体形,因而得名。
" r& G# ~8 p0 S2 O) |6 ], b1 k) s7 A" N V. L
形态特点:体型不固定,伪足和收缩泡800倍可见,以其体型可变为主要特征,整体透明性较好。
. h. u: O8 R0 q9 l! n \% H! r& e- H! M
" k( E2 K! b t
& B4 J2 A' h' e, Z0 D0 @- J$ P( U$ D( J) T6 `
生活习性:变形虫能在全身各处伸出伪足,主要功能为运动和摄食。一般是以单细胞藻类、小型单细胞动物作为食物;变形虫主要靠有丝分裂繁殖。
- Q b6 f6 D! s; h S, s& M4 l, [0 h# J! O$ B
活动特点:移动极其缓慢,常深入菌胶团捕食。0 E7 V' e1 I2 s
$ ]4 w9 z. K8 U9 t5 C
指示作用:在培养活性污泥的初期阶段,活性污泥很少或基本没用,这时存在大量的变形虫。另外,当入流污水量增大对系统造成水力冲击负荷,或污泥处理区的上清液、滤液大量回流对系统造成污染冲击负荷时,变形虫也会大量出现。当变形虫占优势时,对废水很少或基本没有处理效果。
* C/ Y( V) y6 l, v$ D& r! B% ~
$ C. |+ V) e) V M0 U a. |6 u; e- I" v& ~* D& H' K/ ?
2.草履虫
$ f3 G5 A1 H- @3 v
8 }3 p/ k6 [, z" V名词解释:因其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故而得名草履虫。 ?' E; b$ `% ^2 f
; z5 r* \3 W9 @3 h1 b4 Q2 Q形态特点: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体内有一对成型的细胞核。其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表膜,除了维持草履虫的体型外,还负责内外气体交换,体型较大,其个体较侧跳虫大约50倍以上。: c+ `; m& m' E! N) s! a9 r
/ Y' {% u% V' k) [2 g2 m _8 U
3 n; B0 k/ f8 c. A- A9 h& M3 E& n" X9 u* X( V r2 r5 Y" v @8 ~
1 f0 @0 i2 \) p# |
生活习性:草履虫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分无性、接合、内合、自配、质配等.口沟内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内,再进入草履虫体内,供其慢慢消化吸收。草履虫自身没有呼吸系统。草履虫通过表膜和外界直接进行气体交换,这就是草履虫所谓的呼吸。
9 ]2 N2 w7 ~# ?" }) Z- P9 a: ?1 e& y. Y; ]- v5 I- K5 n. ]- c& J# G) ?' u w
活动特点:膜上密密地长着近万根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中旋转慢速游动活动于菌胶团周围。
) W: \, Z$ f/ {4 P: i& I5 a* P e/ _+ e4 W6 @1 S) N
指示作用:在活性污泥培养中期会做为优势原生生物出现。日常运营当中工况良好时也会出现少量草履虫。污泥恶化活性污泥絮体较小时草履虫或和豆形虫属、肾形虫属瞬目虫属波豆虫、尾滴虫属、滴虫属等作为优势原生生物出现。
2 p- h+ L3 h, O# e- L2 Q+ K: \
5 A/ }0 Y3 m/ {5 y3 j6 t% D. a L% q
3.跳侧滴虫
3 M1 B! m |- x) E4 r$ C$ g- ^: G9 u# J
形态特征:本体长6-10微米,本体宽3-5微米,身体很小,一般呈肾形,两端浑圆,具有 2根鞭毛.短一些的一根鞭毛无休止的摆动,对溶解氧含量比较敏感,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做很快的旋转运动。
5 l( ^: E+ [; q3 S) A# ^" Q8 ]. U
1 [ j1 d+ z7 B' _, k' H
( I; P% y0 s, Q; i% u
9 B$ E- T+ ^# T3 N; p+ o1 n/ {( v* i0 m
指示作用:滴虫以细菌为主要食料,就生态环境来讲适合在中污性和多污性的水体中生存,水中存在大量的游离细菌是其顺利繁殖的基础条件,所以它的大量出现往往是高污泥负荷,污泥解体,菌胶团分解的标志,处理效果变差,COD,BOD上升。1 a9 e/ h( E; P) u
; M6 ^$ P+ e3 Y+ a: E `4 p( i- @3 `- O, G
4.波豆虫
. j0 ~1 G- D, R1 p, [" R$ H5 J0 i2 B/ }8 L& N" o
形态特点:本体长11-15微米,本体宽5-7微米;身体很小,呈卵圆形,前端有一少许弯转的突出“尖角”,后端浑圆。两根鞭毛起源于前端从胞口内伸出。鞭毛是活动器官同时也是食物收集器官,因此其活动性很强。
* ^8 e5 r7 l1 E( W% a* Q
4 U8 y3 F# X1 t7 M$ N+ H
0 H# P, H; J" M2 W
( W4 Q5 H( S+ _% _% u; `1 V* m: R1 O+ X$ F; x& A& U- u$ d: e
生态特征:主要以细菌为食料,就生态习性而言它是 a-中污性和多污性的种类。是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的代表,经常在BOD负荷高并且溶解氧低的情况下出现,若其数量上占优势则出水浑浊,BOD多在30mg/L以上。) T0 q0 l+ t3 Q# Y5 q5 `" m! f
3 p/ J1 f8 A- {1 m J" C
指示作用:在未发现钟虫的情况下,镜检出现大量的游动纤毛虫,如草履虫、漫游虫、豆形虫、波豆虫,细菌以游离细菌为主,表明水中有机物质较多,处理效果很差。若原来水质较好,突然出现固定纤毛虫减少,游泳纤毛虫增加的现象,预示水质要变差。4 g8 R1 Q; x: P$ Q" r& C
' d8 ?8 L* H" `5 {! x9 W8 [' E' x, j j( _8 s9 E+ s- i' W
5.豆形虫* E n# K+ i3 W
3 B3 o4 V5 I% L% { I( A0 n
形态特征:本体长:60-95微米,本体宽:20-25微米。身体呈长卵圆形或近似长的豆形,后半部往往比前半部要宽阔,前端的腹面弯转并使腹面前部三分之一处略形成一凹陷,后端浑圆;分布在全身的纤毛相当密且均匀,内质比较透明。
& z' ~% U S l( s( W! u# c/ f
! R! J% Q1 O( r1 c/ c, ]! Y
4 ?' j' W) e- {. e# Y
/ K# e5 ~7 j5 w! u) y
, x$ N$ C: e* C3 X* s6 M指示作用:以细菌为主要食物,同时也兼食微型鞭毛虫;在自然环境中存在于中污性水体,在寡污性水体中很少发现;在活性污泥中,经常在高 BOD负荷且低溶解氧的情况下出现,与此同时也能观察到波动虫,滴虫等,是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T( k" y/ B# I4 P: f1 @
# }8 R2 ]9 O% y, \
) Y" I) b7 _5 R8 a( z! ^
6.肾形虫
5 L% ], H/ r, Z& {8 c
4 x: i g/ M5 ?形态特征:本体长32-48微米,本体宽2-30微米。身体呈肾形,右缘是半圆形均匀弯曲,后端比较圆,在饥饿时后端比较细,口位于身体中间偏前的左缘中部,口前庭成一个较浅的洼窝;全身纤毛均匀,分布较稀,体内有分散的食物泡。
( L7 E; S- s3 r3 D$ r( k1 j d9 @* L$ x/ p& b" g! g' o
8 _7 O p3 ~4 }" U8 C
' D/ a5 p" p0 P) W2 N' b- _" [
: s9 `: ~. M! Z
指示作用:食物的来源以细菌为主,肾形虫喜好食大肠杆菌、锯杆菌。在BOD负荷0.7Kg左右的高负荷条件下最常出现。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出现较少。污泥恶化时作为优势原生动物出现。
) [- H4 \- q+ g" y+ d, y1 q% s2 t0 O/ f" c) n6 ^0 l
* @1 K& R7 p) }( L4 q9 |7.扭头虫
2 K# N7 ^ v% m- ^1 p5 U- ?7 `# M. p. W& z* p
体型特征:本体长:120-160微米,本体宽:30-60微米。体形成纺锤状,中间腹部较膨大,口缘从前端背面开始,以对角线方向向腹面扭转;周身纤毛稀疏,排列宽而明显,有一个伸缩泡位于末端。
; |0 l; f+ c* w) i3 d: q& d, I9 ^; y; d8 n, O1 ~. p% [
/ B, `/ @, f- n( T7 z6 Q: b
. [8 I- Q% a6 t& Y6 v/ u0 w
g3 [, }" O: N
活动特点:以慢速游动为特点,其运动速度快于滴虫。
$ `1 W2 o2 k" H4 A
. D6 a; ~/ v2 R' d. e指示特点:以细菌为食物来源,经常出现在只能检测出微量溶解氧的活性污泥中,对活性污泥系统而言,如果扭头虫数量占优势则处理出水水质大多浑浊,BOD升高。
, p: {) M* D8 u1 D# E
) E @/ d) L x# m7 A5 l# T
3 M! t6 T" M: {3 E0 ?8.暗丝尾丝虫' B* x6 y2 I2 _6 W. P0 \
, _3 C- v U l, g5 c形态特征:本体长:30-50微米,本体宽:15-24微米。身体呈细长的卵圆形,长度宽度比约为 2:1,通常前半部较后半部狭;前端平截且常有少许下陷,是全身最狭处,后端宽阔浑圆;外质表膜具有纵长的条纹,全身纤毛行列,在后端有一根很长的尾毛。
5 Y/ ~% |7 J$ Q y7 u0 I" a* m8 _2 i# {+ |$ d' |+ L- g
) N" `$ N. k! f2 y2 U$ y; [
. L; n! o: r! {$ D4 y* H k& ^( b
( z' D+ R' h( _5 m9 l指示作用:以细菌为主要食物来源,具有较高的生态耐性,在自然界中属于中污性种类在活性污泥中经常出现在溶解氧低与高负荷情况下,一般处理出水BOD也较高。. g0 U: T0 Y* e! |0 Z7 z8 W
$ B6 [: w9 G; W3 B! O% Y+ e: }7 N
9.表壳虫* F i! x, }' x% n( ~
. \- l! W, [+ o' g- P# u i) H6 K形态特征:壳直径:100-150微米,壳高:50-75微米。壳的背腹面呈圆形,而形似表盖;侧面观则腹部扁平,背面很平稳地高度凸出而使整个壳呈半圆形,壳的高度约为它直径的二分之一,壳通常呈褐色也有黄色的,偶然也会发现透明的壳,有指状伪足,从壳孔伸出,数目不会超过5个或6个;其内质含有不少食泡和贮藏粒体。
* @9 E0 g4 ~! t7 b7 C# G- |5 K0 Y) T
, V0 L( w+ R7 o" N7 E" ~
5 t$ q8 a% D6 R, L2 v
. G( X$ }5 d$ T6 a: G指示作用:表壳虫以植物性鞭毛虫和单细胞藻类为主要食物。寡污性水体是它最适宜的生存环境;在活性污泥 BOD负荷低,污泥停留时间过长时,经常大量出现。
5 o( f+ Z4 u5 \" q5 ^( Z" l* d3 s+ q5 h
8 f% X) p6 B! I6 K10.丝状菌2 ]" b# u }1 a
$ P$ p Z2 n. c: z6 ?) M) [名词解释:呈丝状形态出现故把这一类形态的细菌分类为丝状菌。
3 H5 b- m; I6 _0 V0 Q& w3 B* \/ H2 R5 e+ m% D! W
- o; a8 s0 u7 N: O, z7 p
3 P1 |2 ?3 ]9 g- x( t q6 z. l2 K1 ^4 t6 a% x. R# [. f* B/ i( `( `
形态特点:丝状体是丝状菌分类的特征
, Y" Q3 ~! k3 O! x% K% C" p
8 L' _0 U/ {+ N! x6 I生活习性:以下情况可能导致丝状菌大量生长(1)曝气池DO浓度低(2)有机负荷低(3)没有适合的营养物(N、P缺乏)(4)硫化物高(5)低pH。- D$ V% J+ f' x) u
' _ i. ^+ d1 e9 R% Z, e, o活动特点:穿插于菌胶团之间。0 N0 m5 K8 V% o o' o) r/ O( E
7 w# G8 {" h+ T3 W8 o指示作用:丝状菌大量生长的可能原因(1)曝气池DO浓度低(2)有机负荷低(3)不适当的营养物(N、P缺乏)(4)硫化物高(5)低pH。
7 w8 g2 Q2 h5 f% L0 I: {1 E& n `7 Q7 B: h4 Q2 q1 t' E; x
3 a- w9 @/ r/ _) n# ?& ~
11.轮虫1 ]- V- i: G! [# v# |! y* P# U7 h
7 P0 ^+ Q5 y) w9 n7 n
名词解释:前端有一头冠,并生着1、2列或更多的纤毛环,当冠伸出的时候,左右2个纤毛环不断的摆动,形似毡轮故名轮虫。
0 k2 `7 f7 K- g2 w" m1 s( S
/ s. k: c# y" z
" g( E' ]. G& }5 h. [0 L) J# N( v1 e
) |, @; p% a# l6 E$ [
形态特点:体形很小,身体由头、躯干和尾部组成。头的前端有能伸缩的头冠或称为轮盘头冠上有 1~2列或更多的纤毛,外侧的一圈称为纤毛带,内侧的一圈称为纤毛环,运动时可搅动水流,获得食物。躯干和尾部(又称足)的表面常有很多明显的环纹,使身体伸缩自如。
/ A8 g9 S7 K" w$ W$ p' q+ d" Z/ F- j3 d
生活习性:在污水中,它们主要取食悬浮颗粒物和胶状物。通过表皮的渗透作用进行呼吸在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假体腔,内含液体和各种内部器官。
Y" T/ q3 j1 O }' h- m: j% K" h8 c3 L4 |
活动特点:具有轮状排列的纤毛,用以捕食和运动。活动较为频繁、剧烈。
: N$ E/ i9 V( R9 x) e
' i& ~% y: y) F2 l( h; A9 T$ ?指示作用:培养期的活性污泥中出现轮虫表明污泥基本培养成熟;运行中大量的轮虫出现可能预示着污泥要发生膨胀。而长期曝气过量污泥老化也会出现大量的无腔轮虫。
! |% Y# T# ]# l4 ] d" S4 ~ ~; a# d$ ^% G, E, c( z0 z
2 c X& M0 l. v8 {, L0 h4 Q/ f12.线虫
% k* P- l: D5 q: _ n( E- e/ E( c- s
8 C: Q9 D1 Z. X名词解释:线虫属后生动物,因其形状呈线状故而得名。
/ W8 x" r; y6 M/ h8 Q& g" O3 L3 A. X7 p& P4 v
* n& ?$ J8 u* K7 v" m, B1 n
# k) s# h" r7 \% X4 |5 m, G ?; i' i+ s9 D7 Q
形态特征:两侧对称,体长,通常两端尖,并有透明隔腔(消化道与体壁间充满液体的体腔)3 d: q$ k3 G$ \; s' q0 L7 o
, N0 v4 m+ e& G6 l
生活习性:以细菌为食,又因为全身透明,研究时不需染色。属后生动物。
; P7 g! {% t, P1 O8 A: C2 s% j1 q v: ]& R+ [! P7 e2 \; u, t$ l
活动特点:伸缩蠕动,活动剧烈。, q, J0 |% q3 V/ y- R) N
0 R& ?' {! y K- q% C5 _3 m( \
指示作用:污泥培养后期可见少量线虫;低溶解氧时可见,大量线虫出现预示工况要变差。水力负荷突然增大时,往往会出现大量线虫(增加曝气量,减小水力负荷,配合剩余污泥排放可以抑制线虫生长)。9 U" Y8 e a8 L3 A! E. U
+ @: K8 G# [" I2 L+ B: F
* }& }) E: R% M; y$ C13.寡毛虫
; Q* ^5 j( s7 D/ b0 y% `2 O- u4 k
9 |( X1 a. P h5 {% l' N" j. `当 BOD负荷低时,表壳虫、鳞壳虫、轮虫、寡毛虫等成为优势生物,这些生物多时也是硝化进行的指标。. x; O7 n; b* ~8 q: o
: e7 P- T+ l( _6 C6 B# U' |
. A5 E% L/ L5 z4 _5 l, h1 _3 f, r& {$ `5 r! k0 G
( X0 H- T4 w# o# r) T
8 Y T+ o S1 V8 m' Q7 Y, q& N. }$ C( G2 N&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