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监测方案》,提出“要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测,在疫情防控期间,应在水源地常规监测的基础上,增加余氯和生物毒性等疫情防控特征指标的监测,发现异常情况时加密监测”,又一次引发了供水行业的热议。关于疫情现状下,供水企业应当如何行动,又应该如何思考当下的热点话题,方卫国总工程师提出了他的观点。 6 N5 s4 W$ N8 F# J/ F7 y0 V( c2 H+ [# m3 k* ?$ ~
2 `/ N; H$ f5 C' B
新冠疫情发展至今,新型冠状病毒是否会随饮用水传播,一直是水务行业,特别是供水行业关注的焦点。不少国内学者通过对有限文献资料的研究,从病毒特性、现有消毒工艺的机理等方面展开了探讨,但由于对冠状病毒的研究尚不深入,现有水厂工艺对冠状病毒的灭杀效果也缺乏理论和试验支撑,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指导性意见。 % G4 k9 m x( s. K4 N6 m + L" i6 P9 j7 s, ]. ~" k4 N# e4 N目前,部分学者和专家认为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不耐氯,且离开宿主无法存活等特点,现有水厂的消毒工艺已足以应对,无须特别关注;但也有供水企业从万无一失的角度出发,提出应加大水厂氯消毒剂的投加量。9 O y2 A0 g) y4 V/ B( U8 j
* O4 F4 a' U% \; P
疑问:疫情下水厂是否必须强化消毒?+ K. W. ?# d9 y* C
2 q: ~/ c& N3 H/ ]) Y/ l0 _7 u对于当下最具有争议的供水企业是否需要加大消毒剂用量的问题,方卫国总工认为,对于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应当重点关注浊度和余氯两项指标。浊度是微生物的一个指示性指标,尽可能低地控制出厂水浊度,对于饮用水的生物安全将是极大的保障。 * u6 ?0 C. A s' f$ i# T* P7 t3 ?8 z
对于余氯,更重要的应该是CT值,但很多水厂仅关注了C值(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即消毒剂余量),却忽略了T值(有效接触时间),片面理解余氯这项指标的内涵,可能会掩盖问题的实质。4 k) b1 x* n' x4 N2 J+ \$ _- D5 C)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