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水处理界,2014年最火热的行业词汇是“中国概念污水厂”,但是到2015年,这个持续风靡一年多的热点逐步让位于了“地下污水厂”,与此同时,2015年,地下式污水厂在中国各地风靡,中国已经建成和在建的地下式污水厂已经超过50个,“地下式污水厂”发展势头大有掩盖“中国概念污水厂”之势头。4 y( ]3 @1 t _: K6 t
: G& c! a8 S+ A3 g* i+ K0 d
很有意思的事情和现象是,就地下污水厂的建设模式,在行业里却涌现了完全两种不同的声音。有些行业专家则认为地下式污水厂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地下污水处理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必然选择(特别是中国)”;而大部分专家还是持有比较审慎甚至忧虑的态度。& e' A. P1 [2 H) `& s' T. Y4 g
9 Z2 {5 O- d) o' y# h5 `5 |1)国家城市给水排水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郑兴灿 * T7 Y8 H* ~, R4 k E1 @5 N N! m9 J$ u
下一代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应该以地下式的污水处理厂为主导,这是一种错误的导向,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有其存在与发展的合理性,但不可能是应有的、顺势而为的发展机遇,也不一定都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而是源自成因复杂的非科学、非理性的决策。( U+ j( p6 _1 e- R1 p
/ Q. _2 B/ }+ W, Z 城市污水处理厂实施方式和工程决策需要体现:“集中为主,分散为辅;全面论证,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稳妥可靠;经济适用,简约省地;低能低耗,运维简便”的基本原则。从科学决策和技术经济角度而言,下一代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应该以地下式的污水处理厂为主导,这是一种错误的导向,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有其存在与发展的合理性,但不可能是应有的、顺势而为的发展机遇,也不一定都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F1 e. m' m1 K L" R
7 D, I$ e. F, W$ [ ~8 ]
9 q. ~6 w" T9 ^# c 从工程投资、运行成本、能耗物耗、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等方面综合考虑,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技术决策政治化利益化的选择,多数情况下不一定是科学合理的抉择,但从政治、社会和人居环境的角度考虑,在某些特殊的地域、特殊的人文与社会环境条件下,或者出于特殊的商业利益考虑,有其存在的空间,但决策应该慎之又慎,全面权衡与论证。; d. |( c; d! k, L0 O
1 G7 u. M6 p: k. W$ l5 a, ?- [5 u# ^
地下式的污水处理厂确实可以节省地表占地面积,但节省不了地下空间。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发展的存量资源,正在成为新城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特别是人口或商业密集的地域,已经是非常宝贵的社会公共资源。如果仅从消除周围环境影响和节省占地的角度而选择地下式的话,不如选择半地下式或地上全封闭式的建设模式,通过系统考虑和精心设计,可以达到同样的节地和环境效果,而且能够避免完全地下式的诸多弊端。 & H* x e/ z6 J8 ?8 J. x" | @* S5 t O9 e& ^8 A& z7 S3 u, H# ?8 Q7 T' d( |8 H
对于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选择,应该是多样化和因地制宜的。实际上,污水处理厂的占地面积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工艺流程的选择,就达到同样排放标准来说,不同工艺选择之间的占地面积差别不明显,差别主要源自平面布置与空间布局,尤其是各种管线、电缆、通道和绿化区的布设方式。地上式污水处理厂通常习惯采用平面伸展模式,而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采用立体叠加模式,其实,地上式污水处理厂同样可以采用立体叠加模式,并不影响地上空间的利用和环境效果,通过建筑景观绿化的精细设计与装点,甚至可以成为城市的地标性设施。 ) g$ M# r. [% ?1 o9 a4 `$ O/ v
? p' [0 K% u) R; O
关于地下式污水厂的规模及数量的发展,郑兴灿总工程师认为,地下式污水厂应该适当发展:“逐步发展到50座左右尚属正常,超过50座就要加倍小心警惕,超过100座就是麻烦的麻烦了,尤其MBR类。”% b. C y- S' `
* u8 i, o6 O ~/ b# |9 g! o& v 0 s0 F& c$ X# J; Z2 r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四院副总工高陆令:" ]" m/ r# T& ?
3 V% I% m) X2 p N- g2 n综合国外多年的实践及国内外主流专家的观点,地下式污水厂只是特定条件下的可选方案,不具有普适性。从环境的可持续理念角度出发,“水进展”对地下式污水厂的应用也持比较审慎的态度,并认为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地下式污水厂高投资高运行能耗,且安全性存在较大风险,对于污水厂建设模式的选择,应该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比较,尤其是要考虑几十年的翻倍的运行成本。其次,不能仅仅认为地下式污水厂可通过建设地面公园或者湿地就认为其具有生态意义,实际上,根据国外资料,地下式污水厂全生命周期内所排放的温室气体(GHG)都远远高于同等规模地表活性污泥法污水厂的排放量,因此,评估一种污水处理工艺的可持续性,不能仅仅从狭隘的围观小环境来看,更应该从大环境的可持续性着眼。当然,这里不是否定地下污水厂。 o/ j- ~; t9 ~% F: I 1 E, ~3 s0 W" m! F. _1 k; |. c. a- F' t)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