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废气 VOCs重点排放行业及治理存在及控制思路 [复制链接]

1360 0
京东
01 VOCs重点排放行业0 x+ g% ?& u$ Y+ W6 n2 d% B1 R

# N0 M& y' t; L( YVOCs来源以移动源、生活源和工业固定源排放为主,移动源包括本地机动车、油品储运销、非道路机械、铁路内燃机车等;生活源包括居民生活溶剂使用、建筑涂装、餐饮及汽修等服务型行业等;工业点源(溶剂使用行业)包括石化、包装印刷、汽车制造、家具制造、化学品制造等。) p8 I" j) U  d: o" M
( R# q" M& `) O7 A' J1 Q
石化行业:石油炼制、有机化学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行业;/ g* g& X& M1 T* f- H& j
化工行业:制药、农药、涂料、油墨、胶粘剂、橡胶和塑料制品等行业;
  f1 ~5 n+ q: l工业涂装行业:汽车、家具、集装箱、电子产品、工程机械等行业;
9 F7 e! U) q. b2 _6 s4 q& M. O包装印刷行业:塑料软包装印刷、印铁制罐等;$ X. A4 ~9 ^" D# G: d% x
油品储运销:汽油(含乙醇汽油)、石脑油、煤油(含航空煤油)以及原油等。
  t  \7 Q% H; k2 S
3 w9 V! h# b- i1 }! _5 w+ v0 R1 E& Y) D$ z$ {3 s  H* _0 W8 s
02  重点控制的VOCs物质
" T1 c! X& m: f: t
/ H$ I9 y2 I4 s* `. x
类  别重点控制的VOCs物质
O3前体物
间/对二甲苯、乙烯、丙烯、甲醛、甲苯、乙醛、1,3-丁二烯、三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等
PM2.5前体物
甲苯、正十二烷、间/对二甲苯、苯乙烯、正十一烷、正癸烷、乙苯、邻二甲苯、1,3-丁二烯、甲基环己烷、正壬烷等
恶臭物质
甲胺类、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苯乙烯、异丙苯、苯酚、丙烯酸酯类等
高毒害物质
苯、甲醛、氯乙烯、三氯乙烯、丙烯腈、丙烯酰胺、环氧乙烷、1,2-二氯乙烷、异氰酸酯类等
& b) o' A6 t1 D' X. e- o# i$ w0 C

' w/ A/ }5 Q& M$ X. T03 主要目标及VOCs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Y. p+ x# _& L4 |! [- _
# ?7 d; s1 A8 Z1 a9 k主要目标:; o8 u, |1 H1 _4 Q& U2 A) G
) j1 g& y( o! [2 y
到2020年,建立健全VOCs污染防治管理体系,重点区域、重点行业VOCs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VOCs排放量下降10%的目标任务,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 P+ Y. Q7 K( ^( y7 G& [
! _, c( J5 s* r1 P: I
VOCs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 n$ W9 \2 N6 Y  I
0 y6 k! F$ U# a% m3 K0 W( Q" M+ P2 N一是源头控制力度不足。有机溶剂等含VOCs原辅材料的使用是VOCs重要排放来源,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政策激励不足、投入成本高等原因,目前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措施明显不足。据统计,我国工业涂料中水性、粉末等低VOCs含量涂料的使用比例不足20%,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40%-60%的水平。
. b0 c( N+ c8 N: |8 Z3 ]$ D! O  U* }# m5 B! s5 Y% p
二是无组织排放问题突出。VOCs挥发性强,涉及行业广,产排污环节多,无组织排放特征明显。虽然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对VOCs无组织排放提出密闭封闭等要求,但目前量大面广的企业未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尤其是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差,收集效率低,逸散问题突出。研究表明,我国工业VOCs排放中无组织排放占比达60%以上。
% i4 `( c. t/ v. S! D
" a; ^$ N) }* O3 U( R4 i( u. s& g1 |三是治污设施简易低效。VOCs废气组分复杂,治理技术多样,适用性差异大,技术选择和系统匹配性要求高。我国VOCs治理市场起步较晚,准入门槛低,加之监管能力不足等,治污设施建设质量良莠不齐,应付治理、无效治理等现象突出。在一些地区,低温等离子、光催化、光氧化等低效技术应用甚至达80%以上,治污效果差。一些企业由于设计不规范、系统不匹配等原因,即使选择了高效治理技术,也未取得预期治污效果。
" ~7 t+ t% p1 u* C  d4 ~0 D( V0 F# Y/ Q0 c6 B3 N/ O
四是运行管理不规范。VOCs治理需要全面加强过程管控,实施精细化管理,但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规程未建立、人员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一些企业采用活性炭吸附工艺,但长期不更换吸附材料;一些企业采用燃烧、冷凝治理技术,但运行温度等达不到设计要求;一些企业开展了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但未按规程操作等。
" p/ h: W0 y+ {4 }/ y. a: ^" Q, e- u) ~( j- ]/ ?4 X. g
五是监测监控不到位。我国VOCs监测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自行监测质量普遍不高,点位设置不合理、采样方式不规范、监测时段代表性不强等问题突出。部分重点企业未按要求配备自动监控设施。涉VOCs排放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缺乏有效的监测溯源与预警措施。从监管方面来看,缺乏现场快速检测等有效手段,走航监测、网格化监测等应用不足。( t4 @5 i$ T3 q: w+ ]
: [: l! O* }% {; y4 Y7 S" O
04 控制思路与要求
7 J. V) n/ _7 k% o5 O% V
! K0 Z9 Y6 I# y/ I0 m1.大力推进源头替代,使用低VOCs原辅材料。- {: w2 m7 S% G8 j7 ?4 z7 ~9 a7 Y
. o. P/ t, g! T; [% p. k1 R+ c5 D
2.全面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加强设备与场所密闭管理、推进使用先进生产工艺、提高废气收集率。  I' K& P3 R4 a! V7 F3 J$ P. l
. y, L4 ]. F" B. D
3.推进建设适宜高效的治污设施,实行重点排放源排放浓度与去除效率双重控制。企业新建治污设施或对现有治污设施实施改造,应依据排放废气的浓度、组分、风量,温度、湿度、压力,以及生产工况等,合理选择治理技术。鼓励企业采用多种技术的组合工艺,提高VOCs治理效率。
8 J$ S: o, _3 I% N1 r+ v8 `+ ^. l+ E. ]  S5 {3 ?, w9 h
低浓度、大风量:沸石转轮吸附、活性炭吸附、减风增浓等浓缩技术;
- K) |4 j/ z4 N" A9 A  ]. Y- v5 A/ l6 r' ^9 J0 _
高浓度:优先进行溶剂回收,难以回收的,宜采用高温焚烧、催化燃烧等技术;
  @( w1 S6 t0 D5 ^# V( z3 ?% C5 b- O' w6 y" D' w
油气(溶剂)回收:宜采用冷凝+吸附、吸附+吸收、膜分离+吸附等技术;
5 T* {# u* D" T$ }! Q1 |
; H3 a5 ^0 n3 K) ^$ v8 ]8 S恶臭异味:低温等离子、光催化、光氧化技术;/ ?) B& b- S, n6 u' t

6 _, e% G1 u' `2 H4 |, v! g0 G低浓度VOCs废气和恶臭异味:生物法。  o/ @- O4 V/ |+ d8 R! }
4 ~2 ]% Z2 Y) V  D0 f9 c: X) p, v
非水溶性的VOCs废气:禁止采用水或水溶液喷淋吸收处理。$ u& Q4 W$ V  p% o2 S

& Y/ T4 i! V8 N9 M  X. l* J* F4.深入实施精细化管控,推行“一厂一策”制度、加强企业运行管理。
9 U6 ?4 y1 a1 o! P. E  u9 U
+ K3 K3 `' b2 _9 u

© 声明:本文仅表作者或发布者个人观点,与环保之家[2TECH.CN]无关。其原创性及陈述文字、内容、数据及图片均未经证实,对本文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图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做参考并自行核实。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在此深表歉意。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更多

客服中心

2121-416-824 周一至周五10:30-16: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现在加入我们,拥有环保之家一站式通行证!马上 中文注册 账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