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颗粒化的目的:9 @. ]( S5 x/ q A# S8 a
J& B2 W/ r0 z2 e# D" y
1、提高沉降性能、防止污泥流式(絮状污泥容易流失),保持反应器中污泥的浓度7 R+ T# T/ b7 B8 l9 k. `7 P6 x; d: b
( u* }8 M6 T) k9 E3 S
3 D+ D! Z* P8 x! v% y) X
2、产甲烷菌存在于颗粒污泥内部,产酸菌存在于外部,为产甲烷菌提供了保护层,耐负荷冲击,抗PH变化能力。. `+ h% [7 d0 `; L& y$ U* F
4 K; O/ W% Y7 S7 @- h" r
$ B! D, o* q6 o# D' r h机理:目前还没有人研究出来为什么会产生颗粒污泥,只提出了几种假说:3 i, v+ j" _" r5 ~* m/ W
5 l* y3 H8 _# I, C+ U
: ~4 W: Q# S b+ {' I
1、晶核假说,和结晶过程差不多(在污泥培养过程中加入钙离子,可以加速污泥颗粒化)* @8 H* o/ u# m6 a" f( {
3 s. O4 p3 @0 L& k# Z, d+ \4 |
3 o. R4 x( B3 f5 x
2、电荷中和假说,污泥带负电,金属离子带正电
% K# K3 W( n$ _) _5 Z" z* Y9 X
0 B9 F" P( ?$ F# a( U
) X6 S6 j# w; o3、胞外多聚物假说
* p2 e. U, Z" ]) D5 ~+ E# |) S; w. _5 a/ h9 ~
! _- s2 O; x/ X6 ~, L厌氧也有絮状污泥,关键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定量地描述(就是定义),什么是絮状污泥,什么是颗粒污泥,二者之间的定量界线在什么地方。拉丁根教授就提出絮状污泥UASB的说法,所以,我们也不同意 “好氧形成絮状污泥”想法。絮状污泥不是好氧独有,颗粒污泥也不是厌氧独有,我就见过氧化沟里形成近似颗粒的污泥,有单位就在做好氧污泥颗粒化的研究,我们知道一家,大家对此交流交流一下,对于好氧污泥的颗粒化,不知我们人类又要怎么来解释的上帝的杰作了!!所以,解释(就是所谓的理论了)和自然现象的关系,二者都重要。
! ]7 f: x3 T5 p+ m! z! U
' U! S: J( s4 a0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