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回流污泥中的TN高于12mg/L并且氨氮高于2mg/L时,说明生化段硝化反应进行的不够彻底,此时需要加强生化池内的曝气量,增加污泥浓度,降低氨氮,完成脱氮反应的第一步。此时预反硝化区的去除硝态氮的作用不大,但是在调整曝气后,容易造成二沉池内沉淀的活性污泥中的溶解氧升高,需要对这部分溶解氧进行释放,从而避免对厌氧池内的厌氧环境造成影响,导致释磷反应受到抑制。因此此时的预缺氧区主要的作用就是对二沉池回流的污泥进行脱氧,进水中的碳源可以考虑尽量满足厌氧和缺氧区的使用,因此此时可以不开启预缺氧池的进水堰门。- S9 } t' z/ F! p; \' R
* ^ t$ e, y! u2 \8 X. F, v8 v如果回流污泥中的TN低于12mg/L并且氨氮低于2mg/L时,说明生化段的生物脱氮完成的较好,回流污泥中的硝态氮也在控制范围内,可以不考虑硝态氮的影响,此时应重点考虑生物除磷的碳源满足,因此此时也不需要开启预缺氧区的进水堰门。- `/ ?/ L5 q$ m) L. y
( d" O# a5 A5 @# T
如果检测生化池第二曝气池末端出水的溶解氧过高,要进行出口溶解氧的下调,同时要关闭预缺氧池的进水堰门,因为此时会造成预缺氧池内的溶氧过高,导致此处发生了COD的降解,消耗了进水中的优势碳源,大量争夺了生物除磷脱氮所需的碳源,从而造成生物除磷脱氮反应效果的下降。- h/ ^5 ^* N% {+ i' Z
4 ~6 u$ \$ D' Z. p0 P
在预缺氧池设置的阀门主要针对生物池总氮的去除效果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调控,同时还有对回流污泥中的富裕的氧气的一个再释放的过程,那么在厌氧池和缺氧池的配水阀门又分别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T& x: {' C: I7 ^. @ h# f6 v0 V
c7 y a4 n9 `" Z$ Q厌氧池作为本次设计的工艺流程中紧跟预缺氧池后的功能单元,其主要作用当然还是作为生物除磷的主要处理构筑物,厌氧池一般放在A2O工艺的第一个处理功能单元,因此厌氧池的配水是作为正常流向的配水阀门,无论预缺氧池是否正常投用,厌氧池都要作为第一道处理工序进行使用的。但是需要加以注意的就是厌氧释磷的过程是需要消耗易降解的碳源的,因此厌氧区的配水阀门的开启就涉及到与生物脱氮的碳源竞争的问题,下面根据实际的运行情况我们来探讨下厌氧区的配水阀门的运行管理工作。, Y# L( ]( J" k3 x
8 l% h! B! ?+ W2 H4 k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厌氧区的阀门是要开启的,要保证厌氧区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生物除磷一直被各个污水厂忽视,认为生物除磷难以控制,往往对是生物除磷不加以重视。对于生活污水来说,进水中的磷含量并不高,如果能充分利用好生物除磷的作用,会使污水厂管理更为轻松和降低成本。因此厌氧池是一定要开启配水阀门的,但是要注意配水阀门的开启情况需要结合实际的进水水质来进行,进水中的氮磷含量的高低决定了厌氧池和缺氧池配水阀门的开启程度。当进水中的磷较高的时候,尽量发挥生物除磷的作用,可以将缺氧池的配水阀门开启度控制的较小甚至关闭,这样大部分污水原水先经过厌氧池,原水中的易降解碳源会在厌氧池中生物释磷的过程中被吸收,促进生物释磷的反应进行;当进水中的总氮较高的时候,就需要在缺氧池的反硝化脱氮过程中尽量利用原水中的碳源,就需要开启缺氧区的配水阀门来对缺氧区尽量补充进水中的碳源,以减少缺氧区的外加碳源的投加。 ! h, r, M. X9 B9 C. _+ l9 O5 w, y2 s5 P7 s0 j; A8 m
从运行角度的另一个考量,就是成本的运行问题,如何尽量减少外加药剂的量,充分合理的应用多点进水的调整来控制成本,这是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进行的精细化的管理工作,这需要在不同的进水水质的情况下进行成本的核算。究竟是进水中可利用的碳源满足生物除磷的需求还是生物脱氮的需求,这需要对厂内的除磷药剂的使用量和脱氮的外加碳源的使用量的情况进行核算,来衡量厌氧池和缺氧池的配水阀门的不同的搭配开启情况。' h7 N" F, [% n& B' K1 ]- ?
# x5 @( r1 R7 R因为厌氧和缺氧对进水中的碳源能降解的都是易降解碳源,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如果简单凭借进水的COD来判断碳源的多少还是不够的,因为有些COD是较难降解碳源,需要在好氧区通过大量的曝气和强氧化能力的异养菌的作用下才可以被分解,运行中要对进水中的易生物降解碳源进行检测,一般需要检测BOD来近似的确定这部分的易降解的进水碳源的含量多少,有条件的可以开展VFA(易挥发有机物)的检测,以及SCOD的检测,这些都是对进水中易降解碳源的一些近似的检测方案,通过这些检测,可以大致的了解进水中的易被降解吸收碳源的含量,比如检测到VFA较高,就可以优先考虑生物除磷,厌氧池的配水阀门开启度增大,充分满足生物除磷的碳源,然后通过污泥龄的控制,最终实现生物除磷,减少除磷剂的投加。 , M2 @6 S: F8 t2 W+ I _8 m: I$ @0 R2 ? |0 \5 i, G
应该说厌氧区和缺氧区的配水堰门的管控是合理利用和分配进水中易降解的碳源的重要工作,合理有效的控制这两个配水堰门需要我们对设计图纸的堰门布局认真探究,研究堰门的布置细节,根据设计内容,灵活发挥这些设计中预留下的运行控制渠道进行工艺调整,更加精准的控制运行成本,为污水厂步入良性运行轨道而打好基础。0 X9 T, q n! [' F7 f
5 {# e9 ]: U' B. [8 J# O( T
对于一座建成的污水厂来说,核心的处理工艺在生物池,了解生物池的详细构造才能对生物池进行更好的运行管理,而了解生物池的详细构造最简单快捷的方法不是去一座已经运行稳定的生物池表面上去看,因为有很多管路,过水孔洞,水下设备都是在混合液面以下的,是已经无法看到的,这样是得不出来生物池的详细构造的,因此最快捷简单的方式是阅读生物池的图纸,通过详细的阅读图纸来进行生物池的基本的构造的认知,为运行管理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B: r S" @) i: \+ [( o$ f( O2 K% ^% h2 w: f9 b: {
6 w5 c9 c5 f4 T/ q; X" B
7 g* }. j+ L+ h( t
# ?: h/ \! l ^$ \: O) D/ Y而对于配套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部分,要仔细查看图纸中的设计细节,理解设计意图,把图纸复盘到现场的处理构筑物上,要明确在污水厂中的每一阶段的构筑物都有自己不同的功能性,而这些功能的发挥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构筑物内部的一些精细的设计来实现的,而作为运行人员要去通过认真的阅读设计图纸,才能把这些设计内容理解并应用在日常的管理中去。 ! b1 v O0 N% o6 c: V& \0 l 3 c+ @* |! R7 p5 ~& B污水厂的设计图纸涵盖多个专业学科,运营人员有时候不仅仅需要阅读工艺图纸来指导工艺管理,在日常运行中,做一些设施设备的改造,还要阅读结构图纸等。这都需要运营人员对本厂内的全部的大量的图纸进行详细的阅读和理解,从而更好的指导污水厂全面的生产运行工作。" |( P& ^* Q5 G7 Q T
& z: r2 F, @2 n' u* r0 \
& a* X1 Q2 F9 g, \* Q0 _" d $ C9 U; K, o* p! v 6 } `+ I2 Q7 l0 e' s6 ]7 G( E. G9 h) R1 W! S" f( B. T
污水行业由于本身的特殊性,设计和实际总有一些差别,这是由于中间有很多环节上的制约造成的。运营人员也常常抱怨设计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仍有很多运营人员其实在厂里完全没有认真阅读过设计图纸,只是一味的抱怨,而设计人员也没有一而再再而三的为运营人员解读图纸的设计意图,双方在沟通交流上存在很大的偏差。当然这与运营人员偏重实际应用层面,设计人员偏重规范理论层面也有很大的关系。而运营人员不可能长期解读规范和理论,设计人员也不太可能长期跟踪水厂的日常运行,正是这种很难调和的矛盾,造成污水厂的实际运行起来总有一些磕磕绊绊的感觉。这时运营人员就会一味的指责设计的不足,但是这其实是一个行业性的问题,这需要全方面的改变。 ) D. m% @3 a! m5 X$ y' v* ~5 A2 g) R7 k* w; G$ a, C
这个系列是希望运营人员通过认真仔细的阅读设计图纸,学习和认知污水厂的各种设计意图,从而更好的管理污水厂。指责和抱怨其实改变不了多少现状,在接触了一些项目的时候,发现其实有些设计意图是很明显的,但是运营人员不去利用设计意图,只是凭借以往的经验运行,造成了设计意图的无用化,而盲目运行又导致问题出现。特别是近年来,在全国污水厂提标增效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工艺在污水厂中的设计中体现出来,这些新工艺依赖以往的旧的经验已经很难管控了,比如多点进水的改良型A2O+ AO工艺,各个环节的控制都非常精细,以往的运行人员的大曝气,高浓度其实并不是全方位解决水质达标的最佳方法。新的环境背景的要求污水厂的运行人员去学习这些设计的新工艺,把这些新工艺理解并能够转化成日常的管理思路。认真的阅读图纸是污水厂运营管理人员在新工艺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的工作。 " D }6 C/ }' }) U" S, M: X2 v$ q" o2 } x* O1 D3 ]1 {# f * p( Y1 S4 ~8 [1 H. w ; g) M! b; c* {! [* T' m( u% o4 S. i, x4 x# s4 j
当然污水处理行业中从业人员众多,难免会有部分设计人员敷衍了事,做出的设计不尽人意,这种情况是杜绝不了的。在这种项目上,运营人员其实更应该仔细阅读图纸,一方面是寻找图纸中的不足,为下一步的改进积累足够的话语权,如果没有仔细阅读图纸,就是和设计人员对峙的时候,运营人员都很容易被设计人员误导的无话可说,所以为了更多的话语权也是要仔细阅读图纸的;另一方面是在图纸中寻找解决之道,为了达标,需要利用设计中可能预留以及富裕的部分,来进行运行中的相互弥补,灵活变通的实现水质的稳定达标处理,毕竟对运营人员来说,水质达标才是硬道理。 % j* G1 @8 p$ S- }2 D# ?1 U. c7 B7 u, Y& y& G
其实对于污水行业来说,这种矛盾不是现在存在,而会长期存在,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从业人员不是总在抱怨,而是积极的从自身出发,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术和业务能力。我相信这个系列一开始的时候,很多运行人员一定希望这个系列成为讨伐设计人员的檄文,出一口多年来被设计人员摆布的恶气。这并不是这个系列的初衷,这个系列是希望运行人员弯下腰,坐进办公室,捧起图纸认真的学习设计内容,这才是希望每一个运行人员去做的事情,提升污水厂运行管理人员的能力,通过每一个普通运行人员的能力的提升和改变,促进整个行业的向前发展,而不是激化行业内的矛盾,与其花非常多的时间来指责对方的不足,倒不如先把自身提升到让对方能听从自己的意见为好。 / D1 f/ t. W0 ~. |- i; H: E0 v# W' t% L# {& `5 e( V5 ] W* D
现阶段污水处理行业不论从地球环境层面,国家政策层面,普通民众的认知层面都要求污水处理行业要不断地向前发展,在这滚滚向前的洪流中,大环境不断地逼迫污水行业向前发展,我们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应该摒弃各自为主的偏见,认真的向行业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学习,只有在不断地相互交流学习,才能提升污水处理行业的良性发展。 i, U" @. f5 a( S- M1 M # S$ O F) L* ^! i) ]! r作为污水厂的一线的运行人员是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的最终实现者,一定要摒弃污水厂毫无知识可言的思想,要不断地提升污水知识,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学习污水处理,应该说污水厂的设计图纸是提升污水厂运行管理人员对本厂的认知最直接和最好的途径,认真的阅读和学习图纸中的设计意图,从而实现污水厂的更好的管理,现在和未来都是运营人员的重要工作。 # w" I8 C4 x- P0 Q) {# K1 q3 d) ?* z$ F7 o" k: b2 C/ w1 c